新闻来源:华亿认证中心 更新时间:2020-09-25 浏览次数:19137
完善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,价值评估、质物处置等将迎创新突破
作为支持科技创新、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重要一环,知识产权融资迎来更大力度政策力挺。近期,吉林、河南、辽宁、重庆等十余省市密集出台知识产权相关政策文件,对加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展开重点部署。下一步,将加速破解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机制体制障碍,完善风险补偿和补贴政策,知识产权价值评估、质物处置等方面有望迎来创新突破。同时,记者获悉,相关部委也将继续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有关政策落地,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对民营小微企业和“双创”企业的支持作用。
数据显示,我国知识产权事业正蓬勃发展,知识产权运用稳步提升。2019年,我国国内(不含港澳台)发明专利授权量为35.4万件,是2010年的4.8倍。2019年,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总额达到1515亿元,同比增长23.8%,帮助近万家企业解决融资难题。今年上半年,这一增长势头继续保持,全国专利商标质押金额853亿元,同比增速达到45%。
“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、运用机制是深化创新驱动、优化营商环境、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。当前,我国正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,其核心任务就是要促进优秀科技、文化成果产出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,带动社会经济发展。”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研究员管育鹰说。
有业内人士指出,我国知识产权运用的总量规模仍不算大,企业知识产权市场化不足,运营比例较低等问题明显,知识产权融资仍面临一些机制体制障碍。
“对知识产权融资来说,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问题。知识产权,作为一种无形资产,其价值受到行业的技术迭代、同行竞争态势、替代品出现、企业运营能力等因素影响,如何准确评估是行业难题。此外,由于用于融资的知识产权在经过一定市场周期之后,处置变现时可能价值已经发生较大波动,如何在金融产品设计环节更全面合理考虑风险,也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更多要求。”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代群群说。
针对价值评估、处置变现等难点堵点问题,地方近来密集出台相关政策,拓宽知识产权融资渠道。其中,黑龙江省《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提出,将围绕省委、省政府“百千万”工程确定的重点项目和重点产业,推进知识产权保护深度融入产业发展,推进重大经济和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,有效降低重大项目投资风险。吉林省《关于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》提出,强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。加强政府、银行、保险机构、担保机构之间的沟通协调,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、专利保险等业务开展。推动各市(州)建立风险补偿机制,完善补贴政策。
在近日召开的中关村论坛上,作为全国首家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,北京中关村发布了《关于强化高价值专利运营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》。